www.30abysses.com / TWY / 2016 / 11 / 21 / CS: C# `GetHashCode()` 起源、守則、法則
BALANCE and EQUILIBRIUM
GetHashCode()
起源、守則、法則le Eric Lippert 在他的文章 "Guidelines and rules for GetHashCode" 中提出了很有趣的問題:
Why do we have this method on Object in the first place?
究竟為什麼這個方法(
GetHashCode()
)是宣告在Object
上?
Eric Lippert 檢視宣告在 System.Object
上的其他方法:
It makes perfect sense that every object in the type system should provide a GetType method; data’s ability to describe itself is a key feature of the CLR type system. And it makes sense that every object should have a ToString, so that it is able to print out a representation of itself as a string, for debugging purposes. It seems plausible that objects should be able to compare themselves to other objects for equality. But why should it be the case that every object should be able to hash itself for insertion into a hash table? Seems like an odd thing to require every object to be able to do.
摘要釋譯如下:
GetType()
: 「資料『自我描述』的能力」是 CLR 類別系統的關鍵特點之一ToString()
: 為了除錯,提供以「字串」印出自己的能力Equals()
: 感覺上物件應要能與其它物件比較「相等性」GetHashCode()
: 但是 ,為什麼強制要求所有的物件都要能計算雜湊值?Eric Lippert 的感想:
I think if we were redesigning the type system from scratch today, hashing might be done differently, perhaps with an IHashable interface. But when the CLR type system was designed there were no generic types and therefore a general-purpose hash table needed to be able to store any object.
摘要釋譯如下:
我想,如果我們今天從頭重新設計類別系統,大概會用不同方法來實作雜湊;或 許會用個
IHashable
介面。但是,當初設計 CLR 類別系統時尚無泛型類別 ,是故一個通用的雜湊表需要能儲存任何物件。
我對 Eric Lippert 這兩段文字的解讀是:類似 System.IComparable
,
或許 GetHashCode()
應該屬於像這樣的一個介面
interface IHashable
{
int GetHashCode();
}
或許 那樣作會比較乾淨(clean) 與優雅(elegant) 。
然而,就我自己對 C# / .NET 的感覺是:
我覺得把
GetHashCode()
宣告在System.Object
上,且提供了一個在通 常情形下堪用的預設實作,是在理論與實務上取得了 適當的平衡 。
所謂「理論與實務上的適當的平衡」的實例之一,就是「讀寫檔案」。
在我印像中的 Java, 要讀寫檔案就得要把一堆有的沒的五四三 stream, reader,
writer 組合起來;但在 .NET / C#, 讀寫(小)檔案時, System.IO.File
已經
把最常見的動作通通包裝好,並且後來更進一步加入類似串流(stream)的支援;但
若想更精確地控制讀寫檔案的緩衝(buffer)等行為,還是可以回頭去組裝
stream, reader, writer 以達成目的。易言之,就是在實務上作到
而不是過度偏重理論上的乾淨與優雅、犧牲實用性。是故,我傾向於認為
GetHashCode()
的設計是可以接受的。
GetHashCode()
守則(guideline)與法則(rule)基本上,MSDN GetHashCode()
官方文件 與 Eric Lippert 的文章
已提供了相當的資訊;此處將其內容摘要整理之,附上一些實驗結果,並指出
MSDN 官方機器翻譯的一個錯誤。
所有的 GetHashCode()
實作都必須遵守這個法則。如果相同/相等物件傳回不
同雜湊值,那代表著 GetHashCode()
或 Equals()
的實作裡有臭蟲。
實驗:
Console.WriteLine(1L.GetHashCode());
Console.WriteLine(4294967296L.GetHashCode());
很明顯的, 1L
與 4294967296L
是不同/相異的物件,但兩者都會傳回相同
的雜湊值: 1
。這就是「即使傳回相同的雜湊值,也不代表是相等/相同的物件
」的例子。
GetHashCode()
傳回值應只在同 process 下的同一 application domain 內 使用;不同 .NET Framework 間的GetHashCode()
實作有可能改變
測試方法: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GetHashCode());
測試結果:
2.0
, 3.0
, 3.5
, 4.0
傳回 3070448494.5.*
, 4.6.*
傳回 9045337051.0.1
傳回 -1650644819這就是「同樣的物件,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可以傳回不同的雜湊值」的例子。
GetHashCode()
產生的雜湊值用在密碼學(cryptography)用途上簡單地說,「閃開!讓專業的來!」若要算出有密碼學強度的雜湊值,應該使用以 下相關工具
GetHashCode()
應該要有一致性只要物件本身沒有足以影響 Equals()
結果的變化,那 GetHashCode()
產生
的雜湊也就不應變化。(但這只限於同一 process 下同一 application domain
)。
尤其是當此物件被存放在雜湊表這類「重度依賴雜湊值以確保其運作正確性」的資
料結構中時,若 GetHashCode()
無法傳回一致的雜湊值,可以想見這會造成各
種混亂。
GetHashCode()
的計算需求要少、要快GetHashCode()
本來的目的就是協助、加快比較物件之間的相等性;如果
GetHashCode()
要花大量時間、資源運算,那反而本末倒置了。
GetHashCode()
不應丟出例外(exception)官方原文:
The GetHashCode method should not throw exceptions.
目前(2016-11-25)的官方機器翻譯:
GetHashCode 方法應該擲回例外狀況。
ლ(ಠ益ಠლ)
GetHashCode()
產生的雜湊值應要平均分佈愈能平均分佈,通常愈能避免碰撞。
同時,要考量到輸入資料的性質; Eric Lippert 有提到個案例: 「[美國郵遞區號][16]」,通通都是五個數字字元;而他當時寫的雜湊演算法無法 有效地就這樣的資料產生平均分佈的雜湊值(也就是產生了大量的碰撞問題),最 後嚴重拖累系統效能。
另外一點是安全上的考量;如果雜湊值演算法中有來自使用者的輸入資料,那麼在 理論上就有可能讓惡意使用者有機可趁,想辦法產生大量的碰撞,拖累你的系統效 能。
[
Contact us
|
facebook
|
hello@30abysses.com
|
聯絡我們
]
CS: C# `GetHashCode()` 起源、守則、法則
by
TW Yang <twy@30abysses.com>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BY-4.0)
.